罗永浩大战贾国龙预制菜闷声发大财
截至9月15日收盘,包括惠发食品、国联水产、天康生物在内,涨幅都在5个点以上,做火腿的得利斯干脆直接涨停。
大涨的个股中,也有西贝供应商的身影。比如提供黄米凉糕、蒙古奶酪饼的千味央厨,供应猪肉全品类产品的龙大美食。
要说大涨是罗永浩骂出来的,属实有点夸张。骂战顶多是个导火索,把预制菜这个争议巨大的话题再次推到公众眼前。真正让股票大涨的大招其实是——
9月13日,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了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长期以来标准模糊的预制菜产业,将首次拥有全国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安全底线。
彼时,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净菜配送逐渐推广,有了规模化地加工肉禽、水产等原材料的企业。之后,洗菜、净菜公司开始转型为拼配菜企业,预制菜的雏形才开始出现。所以现在这波股市大涨的预制菜企业,出现的时间段基本集中在2000年到2005年。
根据爱企查显示,天康生物、国联水产、得利斯、惠发食品都是注册于这一时间段。就像罐头是在1810年发明出来的,开罐器却在1858年才被发明出来。
预制菜都有了二三十年历史,但针对它的监管却是在近三年才出现的。从2022年中国烹饪协会针对预制菜发布的团体标准,到202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监管是在这几年才一步一步完善起来的。
这与消费者心目中对预制菜的定义相去甚远:在消费者看来,不是现场从头开始做的菜就是预制菜。在预制菜的定义之争尚且无法调和的状态下,给予大众知情权,或许才是目前更为实在的解决办法。
大家担心的表面上是预制菜的安全与否,本质上是对于知情权的愤怒。更往下一层,是工作生活实在太忙,没空做饭,花了钱出去吃,连一口有锅气的菜都吃不上的无奈。
以前,连锁餐饮才有建立和运营中央厨房的能力,像大家都知道的海底捞、外婆家、避风塘、永和大王等等。预制菜的崛起,把所有餐馆的起点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大小餐馆都愿意用预制菜,毕竟价格比聘用厨师更便宜,搞外卖的小餐馆也采购得起。种类还多,多找几个预制菜的渠道,就能驾驭从南到北所有菜系。
这其中,还得说到2008年之后,中央厨房和冷链运输的兴起。预制菜大幅扩张有了前提,各种商场连锁餐饮品牌的复制黏贴和某些商场不让用明火的规定,又让预制菜越来越标准化。你选或者不选,预制菜就在那里。
当太多餐单背后,都标着同一套参数的时候;当每天打开外卖列表往下划,心知肚明选谁都是预制菜的时候;也许我们怀念的,只是那些物理意义上线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