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预制菜新赛道前景如何?这几种水产品或将成为爆品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预制菜品主要分为四大类别,从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到即配食品,加工深度依次减小,食用方便性依次降低。从预制菜发展趋势来看,正在由高附加值、工艺复杂、易储存的品类逐渐过渡到低附加值、工艺简单、新鲜度要求高、难储存的品类。主要因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营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且我国冷链建设日趋完善,解决了运输难题。
半年报显示,公司产品肉禽类、水产类及其他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78%、21.08%、77.66%。肉禽类中的牛肉类、猪肉类以及水产类中的虾类同比增幅较大,主要原因系公司不断开拓市场,产品销量增长所致。
从渠道看,都有不同比例涨幅,其中批发渠道客户增长比例为66.09%。对于营业收入变动原因,味知香表示主要原因是批发渠道业务大幅增长及开拓线上渠道业务所致。
此外,报告期内,味知香还开展线上销售业务。但味知香在收入规模增长的同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为14.55%,较上年减少3.34个百分点;毛利率为25.91%,较上年减少2.34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到营业成本增加影响,上半年,该数据为2.71亿元,同比增长35.92%,高于营业收入涨幅。味知香称是原因电商业务刚开展,履约成本高及物流费用今年作为营业成本所致。
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家庭结构呈小型化,速食成消费风潮,居民做饭技能及需求弱化,倒逼预制菜行业崛起。且餐饮连锁化加速,外卖兴起,亟需与预制菜供应商合作,来实现降本增效,让预制菜行业发展迅猛。”但是,随着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肉制品龙头双汇发展等纷纷入局预制菜,味知香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
李忠说:“如果你把鱼作为原料去交易,它就是食材,是农产品。如果你把它做成预制菜,它就是一道菜品。预制菜是有技术含量的,它有价值溢价。它既有毛利也有想象空间。”
市场消费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水产品地域性强、种类繁多,消费者和用户对水产品的认识较少,对烹饪技巧掌控不够。在追求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水产预制菜有明显优势。传统的水产菜品制作工序比较复杂,烹饪一道水产菜会令许多人失去耐心。预制菜产品可以较好地解决水产菜肴烹饪难、耗时耗力的痛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随着速冻技术的发展,半成品菜的储存时间得以大幅延长。国产速冻设备和冷链运输车辆的推广大幅降低了企业物流配送成本,企业的辐射范围扩大。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半成品菜行业仍然是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激烈,行业内,成规模的企业数量并不多。
有业内分析指出,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消费者对半成品菜的质量、口味、营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通常倾向于选购品牌知名度更高的产品,对品牌的信任度和依赖度越来越高。本行业的新进入者短期内无法积累消费者口碑,难以建立自有知名品牌。
与初级冻品相比,预制菜更依赖B端渠道,口味上直接影响食用,因此采购决策更趋多元,且终端需要业务员指导服务,部分情况存在定制诉求。而C端预制菜消费者教育尚早,营销投入需求高,且由于预制菜保质期偏短,实际定价系统性管理更难。
2020年的疫情引爆了预制菜,使这个行业成为蓝海,不仅有一大波预制菜生产企业应运而生,而且海底捞、西贝、广州酒家等越来越多的知名餐饮品牌投身其中。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如果要快速实现蓝海,需要在口味研发、包装设计、消费场景定位、产品规格标准化等方面与市场需求不断追平。
在快速发展的预制菜品类中,水产品预制菜的发展尚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尤其是在口味研发、包装设计、消费场景定位、产品规格标准化等方面与市场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本次疫情的冲击下,精细化加工的水产预制菜显得更加走俏,而这种消费转型是否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值得水产企业关注。同时,这片蓝海亦有待企业更精细化的开发。
在小龙虾的带领下,水产预制菜产品和水产即食品销量也纷纷增长,麻辣小海鲜、酸菜鱼、烤鱼、烧牛蛙等水产预制品加入热销赛道。
如今,方便快捷的预制菜已经成为水产企业的“必争之地”,不少传统水产企业发力水产品预制菜产业链,明星爆品不断出现,销量进一步上升。
来源:海峡导报、南方+、惠州日报、海陵融媒、儋州融媒。如果发现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中国水产门户网,志创渔业信息第一品牌;运营二十余载,用心感悟行业发展的点滴;水产人,就上中国水产门户网。
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cttwx”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广大行业人士踊跃投稿,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必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