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拼经济”丨瞄准预制菜新赛道风口供应链企业抢滩布局青白江
当你点外卖或堂食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前脚刚点完餐,外卖很快就送到或者服务员很快就端上菜来,速度快得超出预期。为什么能这么快?因为你吃的是预制菜,而并非现做的菜肴。
近年来,预制菜市场表现“亮眼”。有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2022年至2026年预制菜行业的增速在20%至30%左右。未来3年至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元餐饮市场。
上个月底,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出台了《四川省农产品加工助推乡村振兴重点企业认定及培育办法》,全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据悉,截至目前,四川预制菜生产企业近700家,2021年实现产值约7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四川预制菜产业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左右。
5月30日,青白江首家机器人餐厅正式营业。与一般餐厅不同,这是集餐饮、炒菜机器人销售和体验、预制菜销售于一体的餐饮旗舰店,且餐厅所供应的食物均由机器人“厨师”掌勺完成烹饪。
记者在餐厅看到,“无人智慧生超”里陈列着爆炒鸭郡、鱼香肉丝、奥尔良鸡翅等二三十种预制菜,每个预制菜都有一个二维码。餐厅负责人邓奇告诉记者,客户在到达“炒菜机器人”餐厅后可首先在里面选择自己喜爱的菜品,购买菜品后将菜品交给操作间的操作员放置“炒菜机器人”上,由“炒菜机器人”在3至5分钟完成一个菜品的自动烹饪,期间仅仅需要操作员按一个键即可完成烹饪。客户也可在“机器人”餐厅体验区体验“炒菜机器人”烹饪。客户如果家里已经购买“炒菜机器人”,只需在“炒菜机器人”餐厅购买菜品回家,就可实现“一键烹饪”。
“开业两个月以来,经营状况超出预期,我们的预制菜和炒菜机器人尤其得到年轻人的青睐。我们的新菜小炒黄牛肉在昨天竟然卖断货了。”邓奇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享受美食也逐渐有了方便、快速等要求,他们的机器人餐厅解决了许多问题,如食材的寻找、菜品的开发,大大简化了烹饪过程,而且每一道菜都是标准化的烹饪手法,能让普通人吃出大餐厅的味道。”
事实上,预制菜除了在线下“受宠”,在线上的销售也很火爆。一社区团购负责人钟女士告诉记者,她当“团长”快3年了,居民刚开始购买新鲜蔬菜、米面粮油、蛋类的居多,随着业态的丰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选择团预制菜,“特别是年轻人,拿到就可以吃,或者稍微加热一下就可以食用,对他们来说很方便!”
“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团购平台,我买过一次小龙虾,发现性价比不错,现在经常回购。有些‘团友’一次会下单五六盒。”市民小罗告诉记者,通过线上团购的方式购买预制菜很方便,价格也有优惠,很多朋友都会跟团。质量方面,她认为还可以,“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味道不错,而且小龙虾新鲜”。
在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吉门智慧型现代物流冷链央厨产业基地,吉宏安姆森(成都)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正高速运转。经过一道道标准化工序后,预制菜产品“火锅牛肉片”制作完成。
“从原产地到加工销售,每道工序都严把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国内标准。”该公司生产厂长罗成介绍,公司以牛肉制品加工为核心,融合中西饮食加工技艺,可为商超零售业、西餐连锁业提供系列原切牛排、冷冻调理肉制品等40余种预制冷冻产品,当前以牛排等牛肉制品最为畅销。
据了解,安姆森的产品原材料主要是黄牛、牦牛肉,主要产地分布在甘肃、贵州以及川内的若尔盖、九龙等地,也有一部分高品质的进口牛肉来自南美和巴西。
预制菜产品,消费者最看重的是安全。在安全方面,安姆森公司从硬件和软件上为消费者吃下“定心丸”。“硬件上,我们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线,投资几百万元购置了气调包装机、拉伸膜包装机以及德国进口的砍排机等;软件上,我们通过了行业食品安全体系和食品追溯体系最高认证,可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罗成说。
目前,安姆森的产品已销往全国,大润发、盒马、叮咚买菜、乡村基、海底捞等知名商超零售业都能见到其产品的身影。公司运行一年来,产值已超上亿元。
罗成还介绍,预制菜分为即烹、即热、即食三种。像原切牛排等牛肉制品都属于即烹、即热范围,目前,公司也正在进行即食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如凤爪、鸭掌等川味凉菜就是代表,这种产品开袋即食,并不需要加热或者烹调。
“预制菜属于免洗免切免调料的菜品,比较符合当今的社会发展和年轻人的喜好,发展空间和市场非常大,公司正式看中这一商机,未来将在预制菜方面大展宏图。”罗成说。
与安姆森一同入驻基地的,还有四川味好记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主打生产川味凉菜的供应链企业,拟于8月上旬进行批量生产。届时广大市民可尽享该公司生产的夫妻肺片、酸辣猪蹄、酸笋鸭掌等川味凉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4000—5000万元。
而在相隔不远的盒马西南供应链中心,每天都会生产小酥肉、包子、馒头、花卷等小吃糕点以及醪糟系列、烤鱼系列等20余款半成品鲜食产品,通过盒马门店或线上超市供应给消费者。这里还设置了研发厨房,为工厂制作预制菜提供新思路、新味道。
“川渝地区有很多美食,像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冷吃兔等,未来盒马将就近取材、本地研发,把原汁原味的四川美食用预制菜的形式带到全国各地。”据厂长石炜山介绍,由于盒马西南供应链中心刚刚投产,因此近期目标是将全国标准化的产品落地西南。
此外,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天府余氏东风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一期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竣工。其中,建设内容包含建筑面积6000㎡的中央厨房一座,用于生鲜加工,主要生产盒饭、预包装、半成品净菜等,方便个人、家庭食用。同时,“炒菜机器人”的生产基地也已落地欧洲产业城,正在前期筹备当中。
新产业,新赛道,新机遇。作为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吉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其他优秀企业一道,围绕工艺流程、包装技术、食安管控等方面推动标准制定,把握机遇抱团行动,缩小产业上下游间的距离,做大整体产值,打造地域标签,强化特色IP,做宽四川预制菜影响力。”
近两年来,在新冠疫情带来宅家红利的刺激下,预制菜销售迎来快速增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成为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竞相追逐的热点话题,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布局。据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的数据,2022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100亿元,未来5年内有可能达到万亿元规模。
瞄准青白江得天独厚的物流优势,“四川吉选”和“盒马鲜生”率先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布局供应链产业,通过分别打造智慧冷链中央厨房产业基地和盒马西南供应链运营中心,在成都的预制菜赛道上占领了一定市场。紧随其后的是天府余氏东风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的加入,再次验证了“蓉欧+”、“自贸+”对产业聚集的吸引力,也再次验证了创新科技与供应链融合发展、拓展产业新赛道的驱动力。
依托陆港主枢纽,重构开放产业集群,是青白江构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战略选择。铁路港以及班列的开行,为制造业提供了低交易成本条件,成为产业进入的比较优势。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潜入到制造业的所有环节之中,使技术与流程深度融合,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一点,从吉选和盒马的案例可以得到明显的验证。这两个案例都不约而同地冠以“供应链”的名词,实际上是把供应链流程完整注入到“预制菜”行业,实现了采购、冷链、仓储、中央厨房、生鲜加工、城市配送、研发、特色川菜及后勤保障的一体化,再加上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供应链全过程,造就了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预制菜产业链。
可以预期的是,青白江抢占预制菜新赛道,必然会形成新一轮创新发展热点。铁路港的物流优势与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尤其是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试产业基地的加快推进,必将会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