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怕被忽悠了!餐馆用预制菜不告知属违规吃货们终于可以吃的放心了

2025-09-23预制菜交易

  农历新年的餐桌上,从琳琅满目的烤鸭、佛跳墙,到麻辣鲜香的椒麻鸡、宫保鸡丁,再到酸甜可口的鱼香肉丝……一道道令人垂涎的佳肴,通常在短短二十分钟内便已悉数端上。然而,在享受这快速便捷的美味盛宴时,一个令人疑虑的问题浮现:这些菜肴究竟是厨师们锅中现炒的温度,还是预制菜经过简单加热的成品?许多消费者对此心存疑虑,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费了现炒菜的价格,却品尝到了预制菜的味道。

  为规范市场秩序,回应社会关切,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适时推出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为预制菜的生产和流通奠定了“硬性”标准。

  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知,对预制菜的定义进行了清晰界定: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可添加或不添加调味料等辅料,但严禁添加防腐剂,通过工业化预加工工艺制成,只需简单加热或进一步熟制即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该通知还细致地划定了预制菜的边界,明确了哪些产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例如,速冻水饺、馒头、方便面、盒饭等主食类食品,以及仅经过清洗、去皮、分切等基础处理的净菜,都不在预制菜的定义之内。此外,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自行制作并配送至自有门店的菜品,也排除在预制菜的范畴之外。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强调,预制菜虽经工业化生产,但本质上仍属于“菜肴”的范畴。考虑到消费者在日常烹饪过程中通常不会额外添加防腐剂,因此,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更能贴合消费者的合理期待。事实上,通过冷冻、冷藏等储存方式以及合理的杀菌后处理工艺,预制菜在技术上完全没有必要添加防腐剂。这项规定旨在彻底打消消费者对预制菜中可能大量使用防腐剂的顾虑。

  通知还对生产经营企业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企业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并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切实保障预制菜产品的食品安全。同时,相关部门将修订完善食品生产许可的审查细则,相应提高预制菜行业的准入门槛,并加强生产许可的管理与监督检查力度。这意味着,过去预制菜产业长期存在的“生长”状态,将正式画上句号。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规最直接的好处体现在“知情权”的保障上。《通知》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餐饮环节预制菜的,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意味着,当餐厅使用预制菜时,必须主动、清晰地告知顾客,不得隐瞒或误导。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此前就曾指出,预制菜冒充现炒菜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如何辨别预制菜与现炒菜?在外观上,往往难以做出绝对的区分。然而,注册营养师陈然指出,预制菜通常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由于许多繁琐的烹饪步骤已在工厂完成,使用预制菜的餐厅上菜速度会相对较快;其二,食材经过机械化切割和标准化调味,肉类或蔬菜的大小、形状往往十分统一,并且同一品牌的连锁餐厅,其菜品的口味也极其一致。

  此次新国标的出台,预示着预制菜行业将迎来一场深刻的“洗牌”。业内普遍分析认为,新规将显著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回溯过往,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和强有力的监管机制,预制菜产业曾呈现出“生长”的局面,不同企业的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禁止添加防腐剂和提高准入门槛,无疑将增加预制菜的生产成本,有预测认为成本可能上涨15?0%。这对于那些拥有创新能力、先进技术和完善产业链的企业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它们将更具竞争力。相反,那些无法达到新规要求的小型作坊和不规范的生产商,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些小型企业为了延长保质期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往可能存在滥用添加剂、防腐剂的现象,不仅威胁消费者健康,也在市场上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飙升至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并预计到2026年有望突破10720亿元。这个正在迈向“万亿市场”的赛道,如今终于加上了必要的“防护栏”和清晰的“指路牌”。新国标不仅回应了社会关于预制菜定义的热议,明确了其适用范围,更有效地提升了行业标准。

  消费者在选购预制菜时,不妨参考以下实用建议:一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信誉良好、具备合法资质的品牌产品。二要关注产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包装上应印有QS(或SC)食品安全生产许可标志。三要优先选择配料表干净、以新鲜蔬菜、瘦肉、优质海鲜等为主要原料的菜品。四要根据个人口味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主食与荤素菜品,力求膳食均衡。

  预制菜国家标准的正式出台,标志着这个行业迈入了“有法可依”、规范运作的。它填补了我国预制菜产业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的长期空白,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尽管新规可能带来成本上升和行业格局的调整,但它赋予了消费者更清晰的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享用预制菜。

  随着国标的落地实施,餐饮企业需要审视自身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那些明确使用预制菜的餐厅,必须坦诚告知消费者,这意味着以“现炒”为卖点的餐厅,将面临消费者重新评估和选择。而对于那些公开表示使用优质预制菜的企业,这反而可能成为吸引消费者的独特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