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800万用户存钱冻菜曝光后日损200万

2025-09-21预制菜交易

  ,这相当于银行给了一笔不用还利息的巨额贷款。有了这笔钱,西贝可以开更多店,搞更大规模的采购,理论上应该让顾客吃得更好才对。

  情感绑定那一套。专门瞄准有孩子的家庭,用儿童椅、小玩具、专属菜单来讨孩子欢心,让家长不得不掏腰包。数据显示,西贝2024年

  儿童餐销量超过2000万份,儿童客流达到640万人次。孩子喜欢去,家长能拒绝吗?这就是西贝高明的地方,用孩子影响家长的消费决策。一个馒头21块,三只饺子29元,豆腐汤要69块,价格不便宜,但在为了孩子这个理由面前,家长只能认了。

  提升服务质量上。但人性的弱点就在这里暴露了。钱已经收到手了,还需要那么用心吗?反正储值卡的钱不花完,顾客也不会轻易离开。

  成本控制成了头等大事。西贝开始搞年度集采,什么都要标准化、规模化。羊肉一年采购一次,冷冻发往全国门店。羊肉冷冻还能理解,但连西兰花都要冻两年才端上桌,这就说不过去了。懂行的人都知道,绿叶菜冷链保鲜最多30天,超过这个时间,营养和口感都大打折扣。

  食材采购却只占30%。这个比例在餐饮业算是偏低的。一般来说,正常的中餐连锁品牌,食材成本应该占到营收的35%-40%左右。

  那剩下的70%都花在哪了?房租占15%,人力占25%,剩下的30%就是各种运营成本和利润了。

  30%的食材采购上。为了压缩这部分成本,西贝选择了一条看似聪明实则危险的路。中央厨房加冷链配送,听起来很专业,实际上就是把所有东西都集中采购、集中加工、集中配送。

  新鲜度往往是第一个被牺牲的。西贝的员工自己都承认,羊肉是每年集采一次,冷冻发往全国门店。我们不可能天天杀羊,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问题是,肉类冷冻和蔬菜冷冻完全是两码事。

  更让人无语的是危机爆发后的处理方式。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回应,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甚至

  扬言要起诉质疑者。这种强硬表态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让网友更加愤怒。紧接着,更多证据浮出水面,西贝不得不在9月13日发布道歉信。

  承认7道菜属于预制菜,承诺整改。但这封道歉信里的一句话彻底激怒了消费者: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委屈和不服气。好像自己才是受害者,顾客的质疑都是。结果可想而知,媒体实地探访发现,西贝门店排队现象消失,外卖订单减少一半,

  这对一家以高客流、高翻台率为核心运营逻辑的餐企来说,无疑是重创。钱收是收了,但声誉没了,顾客心凉了,生意自然就黄了。

  20亿储值金本来应该用来升级供应链,提升食材质量,优化服务体验。但现实是,这些钱可能更多地流向了门店扩张、营销推广和管理成本,而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毁掉却在一瞬间。网上有个姑娘发帖说,她储值卡里的钱快吃光了,结果发现菜单上的菜越来越不对劲。现在冰冻西兰花曝光,五味杂陈。

  冰冻菜?这种被背叛的感觉,比钱损失更让人难受。还有网友调侃说,他孩子现在一看见西兰花就皱眉头,说这菜跟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没两样。孩子的味觉比大人敏感,吃得出来新鲜不新鲜。

  情感绑定策略的双刃剑效应。西贝用孩子绑定家长的消费决策,一旦出了问题,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更是整个家庭的用餐体验。北京消协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个趋势。2024年餐饮预付费投诉中,

  路径依赖。西贝从内蒙古临河的小吃店起步,巅峰时全国门店接近600家。规模大了,管理就跟不上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过采购、仓储、运输、门店加工好几个环节。

  相比之下,胡同里的小面馆为什么很少出这种事?因为老板就开一两家店,每天亲自去菜市场挑菜,有问题当场就能发现。

  现在西贝已经从巅峰时的600家门店调整到370多家,扩张速度放缓。这本来是调整的好机会,可以把精力从开新店转移到抓品控上。

  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西贝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道歉信里的那句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透露出的是一种

  受害者心态,而不是真正的反思和改变。消费者的反应很直接。社交媒体上,一位顾客在门口看着外卖盒里的大盘鸡说:味儿没变,

  不能。信任不像西兰花,放久了再热一热就能上桌。信任一旦破损,想要修复需要付出比建立时更大的成本和时间。

  躺赢赚钱?这是一个选择题,也是一个良心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专家指出,预付费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西贝显然在这两点上都做得不够。

  20亿储值资金的流向不够透明,消费者不知道这些钱是用来升级供应链了,还是用来开新店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更无从谈起,连最基本的

  监管层面的动作也很快。国家卫健委宣布,《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对外征求意见。

  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些政策信号表明,预制菜不是不能用,关键是要做到透明、,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隐瞒和欺骗。如果从一开始就明确告诉消费者哪些菜是预制的,价格相应调整,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危机。但现实是,西贝选择了另一条路:一边收着高价,一边用着冻菜,还要包装成现做现炒的样子。

  现在的问题是,西贝能否真正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能否把储值资金真正用在提升服务质量上?能否建立起透明的食材溯源机制?

  想要重建信任,光靠公关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建立透明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让消费者看到真正的改变。

  餐饮这行靠的是实打实的用心。每天开门营业前,问问自己:今天端给顾客的菜,敢不敢给自己孩子吃?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就不会在

  冻了两年的西兰花上栽跟头了。西贝的故事还在继续,但结局如何,取决于它能否真正放下身段,用行动证明改变的决心。毕竟,

  监管加强和消费者觉醒,餐饮业的躺赢时代即将结束。透明经营、品质为先,将成为行业新的生存法则。你还会为看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