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时代的消费者知情权觉醒

2025-09-21预制菜代理

  此次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引发全民关注与讨论,折射出中国餐饮业工业化进程中消费者知情权意识的觉醒。在这场争论中,消费者“用脚投票”表达了对餐饮透明度的强烈诉求。

  西贝事件的核心矛盾不在于使用预制菜,而在于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现做菜的价格购买了工业化产品。当消费者支付人均166元的餐费时,他们期待的是厨师技艺和“锅气”,而非中央厨房的标准化加热品。

  餐饮行业拥抱预制菜有其合理逻辑——标准化能保证口味稳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6173亿元,这已是不可逆的产业趋势。但问题在于,企业是否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消费者并非完全拒绝预制菜。萨莉亚、肯德基、麦当劳的生意兴隆证明,亮出预制菜身份并提供合理价格,消费者完全能够接受,真正的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被欺骗感。

  此次争议应成为行业转型的契机。餐饮企业需认识到,透明化经营不是负担而是新的竞争力。标明预制菜身份、区分现做与预制菜品、按工艺水平合理定价,这些措施都能帮助重建消费者信任。

  监管部门也应加快推出预制菜标识制度,让消费者拥有充分知情权。唯有如此,才能在西贝之争后,找到餐饮业工业化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平衡点,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