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院士孙宝国再谈预制菜:做不好是人的问题不是菜的问题

2025-09-02预制菜交易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院士在今年的期间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表示,“如果说预制菜没有做好,那也是人的问题,不是预制菜的问题,这是必须要明确的。”同时,在近几年

  中国传统的菜肴在变成预制菜、工业化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标准问题。中国的菜太多了,“有名有姓”的中国菜肴就有两万多种。10%的菜肴工业化,也有两千多种。这就非常需要标准。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了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的预包装菜肴。工业化预包装是机器做出来的,不是人做出来的。这就涉及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提高生

  孙宝国表示,预制菜未来会是我们菜肴当中一个必要的补充,它不会是全部。预制菜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是要怎么把它做好的问题。如果说预制菜没有做好,那也是人的问题,不是预制菜的问题,这是必须要明确的。此外,他表示:当下比较紧急的是政策出台,然后就要落实,让生产者严格遵守标准,也要让消费者知道标准,监管者更要依法依标监管。

  为推动预制菜产业规范化发展,他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尽快组织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范围,以及相关管理原则,兜牢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底线。为维持长久的健康发展环境,建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部署实施“预制菜产业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产业集聚、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增强整体竞争力。

  结语:截至2025年3月,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6200亿元,连续三年增长率超20%,预计2026年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孙宝国院士主张,预制菜绝不是简单的“快手食品”,而是要真正具有健康价值。“好吃好看没灵魂,营养全面才过关。”这句话无疑为整个预制菜市场的良性发展定了调子。他的一些研究成果,甚至成为企业研发项目的“指定

  目前,尽管预制菜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随着国家政策支持的加大、产业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持续加强,预制菜产业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