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杀出超级隐形冠军:60后爷爷卖藤椒油年入5亿全国第一

2025-08-15预制菜交易

  藤椒油,这个看似小众的调味品,竟也能孕育出一个超级隐形冠军。最近,幺麻子向北交所发起IPO冲刺。

  1992年,四川洪雅县街头的一个小吃摊,赵跃军夫妇用自制的藤椒油,拌出了令食客念念不忘的风味。在这个没有硬科技的赛道,它用30年的“修补式”研发,形成竞争壁垒,年营收超 6.25亿元。

  1、“小微品类”也能跑出大公司:藤椒油市场规模仅16.7亿元(Frost & Sullivan数据),却能支撑一家准上市公司,印证了细分赛道的爆发力。

  2、复合调味料的黄金时代:便捷烹饪需求推动“一包成菜”调料包销量激增37%,酸菜鱼、火锅底料等品类年增速超10%。

  本文将拆解幺麻子如何用“风味魔法”撬动行业,并调味品赛道下一个百亿机会——谁能把“麻、辣、鲜”装进标准化包装,谁就能赢得未来厨房的战争。

  1992年的某天,赵跃军和妻子龚万芬,在四川洪雅县街头支起 “幺幺饭店” 的小摊,用自制藤椒油制作钵钵鸡、凉拌雅笋等菜品,因其独特风味,吸引了大量食客,不少顾客还专程来买藤椒油。

  创业初期资金匮乏,赵跃军夫妇卖掉房子凑齐启动资金。2002 年,他们盘下小摊对面的仓库,建起 100 多平米的加工坊,开始规模化生产藤椒油。

  2008 年,洪雅县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建了藤椒油生产线和储油设备,开始规范化经营。

  2020年9月,幺麻子开启IPO冲刺(创业板),后于转战主板。但因关联方信息披露存在瑕疵等因素,IPO之路在2023年终止。

  它的主要产品是:藤椒调味油。具体来说,涵盖调味油(藤椒油、花椒油等)、复合调味料(汤锅系列、拌侣系列等)、蔬菜制品(清水雅笋)、休闲食品(钵钵鸡、藤椒鸡丝)等。

  这里面,藤椒油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它如同菜品的 “风味魔法师”,以川渝地区优质鲜藤椒、非转基因菜籽油为原料,兼具 “清、香、鲜、麻” 四种风味,能提升各类菜品口感。

  在幺麻子出现前,传统解决方案多依赖粗加工的花椒制品,以及技术薄弱的本地供应商产品——存在风味不稳定、麻味不纯、香气不足等痛点。

  要单纯地说,调味油有什么技术含量。与硬科技相比,它技术含量很少。但如果是小技术+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壁垒就深了。

  比如在研发上,幺麻子藤椒油的工艺也没啥秘密,主要是:腌制+鲜榨+超临界萃取。其中每个环节,都不是硬科技,但需要日积月累地持续研发,持续地改进,才能造就风味要素。

  2014-2022 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从 2595 亿元增长至 513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8.90%。藤椒油作为细分品类,2022 年市场规模约 16.7 亿元,预计 2023 年起年均复合增长率 15-20%。

  据相关调研,超70%的用户因 “增味调色”“快速成菜”选择复合调味品(《2024中国调味品白皮书》)。2024年菜谱式调料包购买率提升37.64%,“一包成菜” 模式成为增长新引擎。

  以山东三千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成立仅四年,凭借智能生产和风味创新,已服务超 2 万家餐饮门店,为餐饮企业提供标准化酱料及定制解决方案,三年间销售额从 9500 万元跃升至 4.2 亿元。

  自 2023 年至 2024 年,零添加和低盐产品的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 156% 。健康化需求促使产品单价上浮 15%-20%。在复合调味品使用场景的选择里,出于低糖、低盐等特殊饮食需求而选用的占比较高。

  例如李锦记宣布未来五年专注健康化转型,计划推出 15 款减盐减糖产品,预计 2025 年高端产品占比将提升至 65%。

  从市场规模来看,复合调味料市场增长迅猛。2019 - 2024 年,以火锅底料、预制菜调料为代表的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从 857 亿元快速增长到 12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0.2%,是基础调味料的 2.5 倍(中国调味品协会)。

  复合调味品品牌 CR10 市场销售份额占比 32.8%,市场销量份额占比 31.0%。酱、包、粉、香辛料等细分市场集中度低,区域品牌、定制品牌众多 。

  据幺麻子招股书显示,全国竞争格局中,内资品牌占 CR10 中的 5 家,市场份额达 18%,包括海天、李锦记、东古、颐海国际、欣和;外资品牌占 5 家,占比 15%,有联合利华、雀巢、味好美、丘比、卡夫亨氏。

  如颐海国际靠火锅底料起家,是海底捞火锅底料的重要供应商,在火锅调料领域领先多年;天味食品的 “好人家” 品牌知名度较高,在中式复合调味料领域表现突出,两家企业在火锅底料市场竞争激烈,且都积极向 B 端渗透。

  日辰股份主要服务下游食品加工商和餐饮连锁渠道,提供酱汁、裹粉、裹浆等复合调味料产品,下客户涵盖正大食品、圣农发展、味千拉面、呷哺呷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