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真香!

2025-08-03预制菜交易

  预制菜又叫半成品菜,是指以农产品、畜禽和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洗、切及配制加工等处理后直接进行烹饪的菜品,预制菜具有便捷、新鲜、健康等特点,同时能提供多样化选择。它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化,在我国于2000年前后陆续出现预制菜生产企业,并随着城镇化渗透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而不断扩大产业空间。

  预制菜的产业链相对简单,上游主要是家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下游2B面对餐饮市场,2C面对消费者零售市场。中游预制菜企业的存在价值主要是节省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同时由于市场分散,中游预制菜企业采购量和销售量均未达到对上下游采购/销售有重大影响的程度。

  从预制菜的工业化程度来看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四个种类,它们的预制程度依次减弱,对新鲜度和配送要求依次提高,目前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也更多集中在后两种。

  尽管起源于美国,但预制菜在日本获得了极大发展,高速发展年份的复合增速在20%以上,目前渗透率已达60%以上。同时也出现了大体量的预制菜公司如物产和日冷公司。我们认为预制菜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女性的就业程度和厨房工业化(成本开支)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同时新一代的年轻人对烹饪中的准备环节(买、洗、择、切、配等)耐心不足或时间不足,导致他们更倾向于将准备工序寄托在工业化环节完成。

  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为43.70%,女性就业率位居世界首位,这必然对烹饪便捷性提出要求。

  前面提到的两点主要是预制菜2C方向发展的驱动因素,而节约成本开支则是预制菜行业对2B端餐饮企业更大的意义所在。相对于传统餐厅在后厨进行食材加工和菜品烹制,第三方代工菜品的优势体现在:(1)在食材采购、物流运输上具有更强的议价权,具备规模效应;(2)原材料周转要好于单个餐厅,食材更加新鲜安全;(3)菜式研发和标准化生产可以快速扩充餐厅菜单丰富度和出菜速度;(4)减少对后厨人员的依赖,降低人工成本和厨师流失风险。

  有餐饮报告数据显示,将使用半成品菜的企业和传统餐饮企业的成本做对比,前者的人力成本下降约6个百分点,租金成本下降约2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于菜品标准化降低了后厨人工需求(洗、择、切配等),提升了出菜效率,也相应降低了对厨房面积的要求。同时可以预想餐饮端原材料成本的占比会提升,将行业中的产值再分配到中游预制菜行业。

  2019年我国餐饮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食材成本占比约35%,对应的餐饮食材采购规模约1.6万亿元。如果以日本60%的渗透率作为长期空间,则我国餐饮端预制菜的市场空间接近万亿,如果加上家庭端则体量更大,空间更广阔。

  前文提到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参与者体量小而分散,我们从天眼查发布的“年味”大数据显示,2020年半成品、净菜等“预制菜”相关企业近两年迅速崛起,目前共有超过6.9万家相关企业,大部分企业的销售规模在100-1000万级别。从千味央厨之前公布的招股书来看,头部企业的级别已经在10亿以上,但相较于万亿的行业总盘子,行业竞争格局仍然是十分分散的。

  根据下游客户的不同,预制菜中游可以分为2B和2C两个方向,每种方向对企业响应的要求有所不同,同时根据各企业本身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做大规模的方式也会有差异。

  我们从味知香的招股书中看到其渠道模式以经销为主,兼顾2B(占比3成)和2C(占比7成),其中2C端的加盟店占比50%。由经销商覆盖的2C客户主要是农贸市场,不排他销售;加盟店则由味知香统一管理,排他性销售,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都更有帮助。从前文表格对比中我们看到,对主打C端的企业来说,品牌力和市场渗透率是经营重点,因此味知香在2C端选择了不断提高加盟店比例的模式,企业端的重点落在产品创新和配送方面,并持续打造回报更便捷丰厚的加盟体系。

  对绿进、蒸烩煮这样以2B为主的公司,下游主要对接酒店、宴会、企业订制、团膳等渠道。由于仍然以区域性销售为主,他们的重点是开发依托当地菜系的大单品,并以成本控制和配送时效为竞争策略,考虑到客户和配送物流系统的地域性特征,这类企业适合以区域性渗透的定位去发展。

  而对于安井食品这样已经在相关的速冻领域基本实现了全国化布局的大型公司来说,物流系统可以复用,下游部分渠道可以复用,公司生产端的重点是打造全国化的爆品,因此他们在规模上起量可能会较快,大企业的介入也正好说明行业发展到了集中爆发的阶段。安井今年将集中发力预制菜肴,4月主推2B 端调理肉片,8月面向大B端和大餐饮渠道重点推广牛仔骨等厨师菜,年底重点推广2C 端佛跳墙等菜品。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年轻人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不断渗透,预制菜行业的空间十分广阔。同时,受益于近年来大量餐饮外卖对效率和标准化的高要求,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预制菜行业走到了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目前预制菜2B和2C的规模对比约为8:2,我们看好部分大型企业的介入时点。它们有望借助全国化的生产和经销渠道全面覆盖终端,靠大单品起量带品牌的思路在早期会较为有效。2C类的中小型企业有望享受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主要依靠加盟体系或者门店快速扩张策略,同时品牌也随着门店和渠道的拓展不断曝光,为后续的品类拓展打下伏笔。此外我们也看到,上游原材料行业中的部分公司也会往下游渗透,比如屠宰类公司、水产类公司等。它们的优势不仅在于原材料的采购方面,更多是下游渠道的复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预制菜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女性的就业程度和厨房工业化(成本开支)有密切的关系。